新聞動態(tài)

News Center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Ⅱ

發(fā)布日期:
2024-01-09

瀏覽次數(shù):


本文將主要介紹LS-DYNA R14.0即2023R1部分新功能。主要涵蓋多物理場,MPP,聲學特性以及沖壓等領域的新功能更新介紹。


對于目前Intel MPI, platform MPI和 Open MPI,詳細介紹了LS-DYNA OneMPI的策略,CPM安全氣囊仿真的新功能,與熱求解器耦合,引入節(jié)點接觸力去評估對氣囊泄氣性的影響。對于SPH齒輪箱和涉水仿真方面,實現(xiàn)了大量新功能。針對EM solver電磁求解器,拓展了與結構耦合的功能,在生物醫(yī)學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。ICFD求解器新增了Block Low-Rank分解求解器,與DEM耦合的新功能,尤其針對實體單元。CESE增加針對混合多相求解器和兩相求解器的多相FSI功能。NVH方面添加了很多新的聲學功能,例如新的關鍵字*FREQUENCY_DOMAIN_ACOUSTIC_DIRECTIVITY,還有隨機振動SSD ERP和d3max等等。Ansys Forming出色的仿真功能,較以往工具有了很大地提升。


本文將主要介紹SPH、ISPH以及Multiscale多尺度方面的更新。



SPH功能更新
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Ⅱ

  • ISPH新的工作流程

    a) 基于Spaceclaim幾何數(shù)據(jù)創(chuàng)建LS-DYNA ISPH輸入文件

    b) 基于OBJ幾何文件進行后處理中的可視化

    c) 使用Ensight渲染SPH自由表面流的模擬結果

  • 下游結構分析

    a)?能夠將選定部件上流固耦合力的時程數(shù)據(jù)記錄在LSDA interface文件中

    b)?在后續(xù)分析中,將耦合力插值映射到結構可變形網格上,進行隱式結構分析

  • 體積約束粒子

    a)?在某些場景下(如齒輪箱分析),流體粒子可能會在結構的狹小縫隙中“卡住”

    b)?目前的方法是直接在計算中移除這些粒子

    c)?引入了創(chuàng)新性的位移映射算法處理這些粒子的運動

  • 傳熱系數(shù)計算

    a)?使用Dittus-Boelter修正方法計算HTC

    b)?可將基于時間平均的HTC的空間分布云圖作為點云數(shù)據(jù)導入

    c)?結果文件可以導入Mechanical或Fluent中進行熱分析

  • SPH碎片化生成

    a)?增加了新的SPH碎片化算法,通過MPP Redecomposition功能,當粒子激活時才會將粒子添加到輸入文件中
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Ⅱ


提供完整的工作流程,可直接基于CAD數(shù)據(jù)進行ISPH車輛涉水分析,無需完整的車輛有限元網格:

  • 從spaceclaim數(shù)據(jù)生成LS-DYNA ISPH輸入文件(surfgen工具)

  • 導入OBJ幾何模型以在d3plot結果中可視化

與以往必須從有限元網格開始仿真,而可能生成車身非常不均勻的表面粒子相比,新的工作流程可以利用surfgen工具直接從CAD表面生成車身部件覆蓋均勻粒子,并輸出用于LS-DYNA分析的模型文件。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Ⅱ

利用surfgen基于CAD表面直接生成所有表面粒子并建立ISPH模型。在涉水分析中,所有部件都為剛體,記錄粒子與剛體之間的接觸力的時程數(shù)據(jù),映射到后續(xù)的結構有限元分析中,得到結構在涉水工況中的受力變形。
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Ⅱ


除了車輛涉水仿真之外,ISPH的功能同樣被應用在齒輪箱潤滑的模擬中。齒輪潤滑仿真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問題。比如上圖中,一些流體的粒子正在向齒輪嚙合的地方運動,流體被擠入輪齒之間的間隙中,而最終兩個齒輪之間的間隙會消除。這個過程中,某些粒子會被“卡住”,從而累積巨大的壓力。流體粒子與周邊結構的耦合壓力過大時,我們認為這些粒子是“卡住”的狀態(tài),這個繼續(xù)計算可能會導致數(shù)值錯誤。之前的方法時直接在計算中移除這些粒子。R14版本中可以設置將這些被卡住的粒子標記為volume-constrained體積受限的狀態(tài),退出SPH計算,但我們還是會通過其邊界的位移插值得到粒子的位移,直到粒子與邊界之間的距離足夠遠時,恢復成正常的SPH粒子狀態(tài)。利用這項技術能夠求解狹小空間SPH問題,目前已申請專利。
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Ⅱ


  • 計算結構件的熱傳導系數(shù)(HTC)需要計算壁面的熱流結果,這就需要非常精細的邊界層離散,而這一點在ISPH分析中是不現(xiàn)實的。

  • 因此,ISPH方法中,可使用基于努塞爾數(shù)(Nusselt number)和普朗特數(shù)(Prandtl Number)的經驗模型計算結構的熱傳導系數(shù)。計算的結果還可以導入到Ansys Mechanical或Fluent軟件中進行熱分析

  • 可以通過*DEFINE_FUNCTION自定義熱傳導系數(shù)的模型
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Ⅱ


SPH碎片化生成,適用于使用面積極大的水池或需要大量粒子但系統(tǒng)內存不夠的情況。R14版本中,我們利用MPP模型重新分區(qū)技術去處理這種問題。每次重新分區(qū)都是一個完全重啟動計算的過程,會生成新的計算輸入文件。我們利用碎片化生成地技術,每次模型重新分區(qū)的時候,在創(chuàng)建的輸入文件中,僅包含需要激活的SPH粒子,而如果隨著汽車移動,在車后流體粒子對我們的計算沒有意義,會在輸入文件中將其移除。該技術特別適合仿真極大規(guī)模的水域,并且不需要耗費過多內存,經反復試驗該機制可對高達5億粒子數(shù)量的大型模型進行求解。

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Ⅱ

Multiscale多尺度

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Ⅱ

  • 基于機器學習的復合材料多尺度分析

????a)?數(shù)據(jù)驅動的多尺度材料模型

????b) 主要關鍵字*MAT_DMN_COMPOSITE_FRC

??? c) 獨特的特點:多尺度、各向異性、非線性

  • 多尺度材料建模RVE分析

????a)?RVE分析中的圖像RVE,*RVE_ANALYSIS_FEM

????b)?RVE分析中的部分周期邊界條件

  • 裝配分析中的雙重尺度聯(lián)合仿真

????a)?*INCLUDE_MULTISCALE關鍵字中新的耦合接口可自動生成實體模型

????b)?使用標準提交命令行進行雙重尺度模型計算

????c)?界面耦合增強

????d) 提高數(shù)值穩(wěn)定性

  • SPG

????a)?熱-結構耦合分析支持MPP并行

????b)?基于粘結的損傷模型(IDAM= 11,13)

????c)?粒子間阻尼

  • ISPG

????a)?MPP大規(guī)?;亓骱改M(大于1000個焊球)。

????b)?ISPG節(jié)點均勻分布的粒子移位技術

????c)?平滑的流固耦合技術

  • 近場動力學

????a)?支持設置初始應變和位移場

????b)?3D r-adaptivity

????c)?單向網格重劃分
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Ⅱ


LS-DYNA R14.0版本首次發(fā)布基于機器學習的復合材料多尺度分析,包含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多尺度分析的數(shù)據(jù)驅動材料模型

  • 多尺度:基于多樣的微觀結構的預測復合材料的宏觀力學特性

  • 各項異性:考慮增強纖維方向、體積占比和雅可比的影響

  • 非線性:模擬拉壓不對稱的彈塑性材料熟悉感


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通常由注塑成型技術來加工制造。材料在各個方向的微結構分布是非均勻的,每個位置纖維的方向、纖維的體積百分比都不一樣,這也導致了宏觀力學性能上材料的力學性能十分復雜,是非線性、各向異性、且各點都不一樣,非均勻的分布。針對復雜的復合材料表現(xiàn),很難從傳統(tǒng)的宏觀尺度上進行簡單的描述。


LS-DYNA中可以使用真實的材料微結構建立三維或二維的有限元模型,即代表體積單元RVE模型,使用RVE模型計算宏觀的材料變形。


如果使用RVE模型進行多尺度分析,有限元計算過程中,每個時間步上宏觀的單元,會產生宏觀的應變增量,將該應變增量作為輸入變量施加到RVE模型上,隨后進行RVE有限元計算,得到宏觀的均勻化應力,返還給宏觀有限元模型。下一個時間步繼續(xù)進行數(shù)據(jù)的傳遞,在兩個尺度上可以進行同步的多尺度耦合計算。這個多尺度計算方法,可以實現(xiàn)非常精確的針對復合材料結構的模擬,完全避免了使用任何宏觀意義上的材料本構模型,取而代之使用十分精確的RVE有限元模型。但缺點是,計算量非常大。


假設某個復合材料在宏觀上需要2000多個殼單元,每個有限元則需要4個積分點,每個積分點需要對應一個獨立的RVE模型,該RVE模型在三維的有限元模型中可能需要非常多的實體單元,例如36萬個有限元單元,耦合之后每個積分點都要對應一個RVE單元,計算總共的自由度接近34億,即使用16個CPU并行計算粗略估算下來也要花費約36天,計算量太大,不適合應用于工業(yè)界的大型工程結構上。
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Ⅱ


DMN模型,通過RVE有限元計算來生成大量的數(shù)據(jù)進行訓練。本質上,訓練過程就是使用神經網絡算法構建參數(shù)模型,建立材料微結構內部、各部分組成成分以及各組分的材料力學性質與RVE宏觀力學性能的關系。對LS-DYNA用戶來說,訓練過程已由研發(fā)人員在研發(fā)階段完成,我們在求解器中內置訓練好的模型參數(shù),用戶可在LS-DYNA中直接使用。


圖中右下案例將DMN預測和基于有限元的RVE模型預測對比,可以看到,兩者預測的應力應變數(shù)值吻合非常好。從計算時間來看,有限元模型使用8個CPU并行計算需1100秒,而DMN模型使用1個CPU 僅需3秒即得出結果。
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Ⅱ

注塑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無縫仿真工作流程

  • Modex3D - 注塑成型仿真,得到部件的微觀結構分布

  • LS-PrePost - 將微觀結構的數(shù)據(jù)映射到LS-DYNA模型中(Solid to Solid, Solid to shell)

  • LS-DYNA - 基于DMN材料模型進行結構的變形分析

  • 經過與Honda,Moldex3D和JSOL合作實驗驗證

文章來源:

第五屆LS-DYNA中國技術論壇,作者:王季先博士,ANSYS, Inc. Distinguished Engineer;葉益盛博士,ANSYS, Inc. Senior Principle R&D Engineer


相關閱讀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Ⅰ

LS-DYNA人工智能多尺度計算技術及其在注塑成型復合材料領域的應用

LS-DYNA中自適應ISPG方法的最新進展及其應用--回流焊、膠粘劑流動和涂層模擬


LS-DYNA R14.0部分新功能更新Ⅱ


相關推薦

【Lumerical系列】無源器件-復用器件(3)丨模式(解)復用器
本期是Lumerical系列中無源器件專題-復用器件的第三期,涉及的器件...
Ansys 2024 R2-Ansys 光學與光子學仿真新功能介紹——Speos
1. 光學設計交換增強功能1.1 在2024 R1版本中引入的光學設計交...
Ansys 2024 R2-Ansys 光學與光子學仿真新功能介紹——Zemax
1. 離軸孔徑和RSI的公差操作數(shù)OpticStudio 將添加Zern...
Ansys 2024 R2-Ansys 光學與光子學仿真新功能介紹——Lumerical
Lumerical 新功能介紹1. CMOS圖像傳感光子逆向設計的改進1...